國內營建大餅正在大幅縮水,毛利率甚至比賣冰的還要低。
前進海外求生,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
不過,台灣的營建業準備好了嗎?面臨哪些難題?
九月中,杜拜溫度近攝氏四十度。從事內走道大太陽下,大云公司總經理楊英南的眼鏡立刻起霧,「我快要昏倒了。」楊英南不是熱昏,在彰化做建材,年營業額三億台幣,他被眼前的「大工地」景象震驚到發昏。
這幾年,原油價格高漲,中東的杜拜、阿布達比、卡達等地競相發展,歐美建商、營造場搶進大興土木,一棟棟商辦、飯店、賣場、別墅平地而起,單一公司就有七百甲地興建,「台中市全市的都市計劃也不過兩百甲,」隨著外貿協會營造業參訪團到中東的楊英南形容。
去年至今,楊英南就跑了兩趟杜拜,和當地歐美建商洽談五百萬美元的建材案,更打算案子如果談成,就在當地設據點長期耕耘。
在信義計畫區蓋了好幾棟新光三越百貨的理成營造,也瞄準中東商機,由貿協協助和阿聯營造集團洽談,規劃六百棟別墅開發案,由理成提供鋼構建材和施工技術的可能性。
看見營建業者對海外市場躍躍欲試,貿協八月才到越南考察、九月到中東、十月初又再出一團到德國,洽談結合德國業者聯手進軍中東市場的可能。
要搶進已經擠滿歐美日國際大工程公司的中東市場,規模、財力、實績不如人的國內業者,更多不得其門而入,全球商機四起,要商機在握,難度不小。
國內工程量萎縮
但業者積極前進海外市場,其來有自。最根本就是國內公共工程量萎縮,業者必須海外討生活。
台灣環島公共工程陸續完成,高鐵也將在十月底通車,只剩零星的捷運、聯外道路工程,一年僅剩四千到八千億台幣的公共工程投資,「案量少,大家惡性搶標,毛利有時只剩二%,賣冰都比較高,」大陸工程海外部副總林世昌說。去年起,大陸工程逐漸將國內業務重心,從公共工程轉到建築市場。
根據營造公會統計,這三年甲級到丙級營造廠數量持續下滑。「台灣公共工程量根本養不活一家有規模的營造廠,加上WTO開放,國外廠又進來搶食,」營造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煌銘忍不住抱怨。
反觀海外市場餅可就大了。根據國際營建專業週刊<Engineering News-Record>統計,全球每年營建市場規模約四兆美元,二○○四年,前二二五家國際營建廠所簽定的海外工程總額,約一六七四億美元。「現在是賣方市場,歐美日大型工程公司都做十到二十億美元的大案,三億以下的中小型案就是亞洲公司的機會,」一位分析師指出。
海外商機看得到,卻吃不到
但即便商機近在眼前,對大部分台灣工程公司來說,看得到卻多半吃不到。
台灣營建研究院院長王明德指出,國內公共工程量還沒萎縮前,就沒養出幾家體質好的營造廠,「九千多家裡,大概只有五、六家走得出去,」王明德指出,台灣將近一萬家營造廠,前兩百家就佔營建總產值的三分之一,營建業國際潮流就是大者恆大,小規模的只能當別人下包,賺取微利。
回到國內工程公司的養成來看,過去台灣製造業打天下,土木營建被視為傳統產業,且政府主管機關分散(工程會、營建署、經濟部等),沒有具體產業政策。
國際工程案最重視實績和財務狀況,這更是台灣營造廠的弱項。
「過去國內大型公共工程建案,多採國際標,國內廠只能當國際公司的下包,久而久之就沒有實績,」陳煌銘指出。加上工程公司投國際標最需要財務信用保證,國內廠商卻面臨銀行融資意願低,連頭鏢的履約保證都不一定開得出來的窘境。
反觀台灣工程公司海外最大競爭對手韓國,情況卻大不同。
韓國政府 有計劃打市場
辦了幾次營建業海外團的外貿協會服務業推廣中心主任曾棟鐘就發現,韓國工程公司背後都有大集團在支撐,像三星、現代,「集團內的銀行就可以融資給旗下的工程公司,不用擔心財務問題。」像三星集團為了主打旗下工程公司在杜拜蓋的全球最高的高塔,便在各處廣告、報導,打出形象,「無論有無賺錢,它以後標案無往不利,」曾棟鐘說。
最重要的是政府出面支持。曾棟鐘指出,韓國政府有計劃打市場,出面成立財團法人海外建設協會,初期由政府出資,韓國工程公司到海外投標,標單都要送到這個協會,避免自己人打自己人,廠商海外得標,就要撥入部分基金回饋協會。
靠自己的力量,台灣營造廠找出跨足海外的方式。「最重要的找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潤泰營造總經理張清淼說。
潤泰今年剛拿到中國第一級資質(類似台灣甲級營造廠),等於拿到一張搶進中國營建市場的入場卷。張清淼強調,創新技術才是營造場能否走出去的關鍵,「我們投入很高的研發經費和人力,」以預鑄工法打下一片天的潤泰,光去年就拿下十五項研發專利。
譬如大陸工程去年在印度成立子公司,專門鎖定當地公共工程標案,「目前在印度有五個工地,」每個月飛一趟印度的林世昌說。
政府意識到國內營建業必須走向海外市場求生存。目前經建會已著手規劃協助營建業進軍國際的基金,訂有業務開發基金和信保基金,透過貿協海外駐點協會搜集商機,政府並出面解決銀行團對於海外營建市場的疑慮,增加融資意願。
「站在政府的立場,有個共識就是扶植營建業,建立一個資源共享的平台,」經建會官員指出。
曾經,大陸工程董事長殷琪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說過,營建業到海外這個問題,「想都不用想」,已點明以海外市場壯大規模的必要性。
「雖然慢了,但政府方向是對的,至少改善營建業單打獨鬥的狀態,」林世昌樂觀地看待。
資料來源:天下文化
留言列表